案号:16
提案人:乔连生
单位及职务:市政协委员、新疆圣奥建设集团董事长
案由:
关于促进哈密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
一、基本情况
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哈密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,产业领域不断拓宽,规模逐步扩大,贡献逐年增加,经济实力明显增强,成为推动哈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哈密市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中,民营经济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%以上。民营经济成为拉动我市市场主体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%以上,其中,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%,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公有工业水平。全市民营资本投资增长超过30%,占全市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,拉动投资增长超过12个百分点。民营企业就业新增人员占就业总量的90%以上,民营企业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平台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占我市总量的60%,登记户数占全部户数的95%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招工难,专业人才缺乏。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点多面广,需要各类专业的人员,而我市各类院校及培训机构的专业比较单一,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。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,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大,招工困难,招对口技术工种更难。
二是融资难,资金困难。主要表现是贷款渠道单一、信贷产品少、融资成本高。银行抵押条件高,程序繁琐、贷款额度低,办理困难。
三是与哈密定位的要求有差距。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哈密发挥“一个优势”,建设“三基地”“三中心”“三区”,着力做好“十篇文章”,打造“一个增长极”的科学定位,目前哈密市民营企业涉及的产业范围狭小,与自治区的定位差距大,还没有以战略眼光谋划“十四五”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、方向和定位。
四是营商环境合服务需进一步优化。服务的广度、宽度、深度需挖掘、优化,前端服务欠缺。配套设施不健全,如哈密市工业园区外部交通设施不健全,内部商贸、生活、休闲娱乐、文化体育、医疗卫生、金融等基础设施滞后,造成企业职工出行存在安全隐患,生活不便,影响长期稳定就业。政府部门主动服务、贴心服务、热心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三、建议对策
(一)健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。充分利用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势,根据各类培训学校的实际,强化专业培训,转变就业观念,不断进行资源整合,开展联合办学,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,针对不同工种的培训需求,在师资、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。积极推动各类培训机构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对接,走校企“订单式”培训发展之路,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,使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有机衔接,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率。出台支持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。企业新招录新疆籍员工,开展职工岗前培训的,按照自治区促进就业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,补贴资金直补企业。探索落实企业引进人才纳入政府高技术人才引进计划,提供企业引进人才与政府引进人才同等优惠政策,创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。
(二)研究把握好金融服务支撑优势。市金融办牵头,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调研与座谈,结合我市实际,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金融扶持政策,体现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,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。规范引导商业担保机构适当降低对企业贷款担保费用,简化操作程序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,加强银企沟通。
(三)加快本地民营企业与大中企业产业互动。充分发挥本地小微企业为央企、国企等大中企业产业补充作用,有效延伸产业链条。促进民营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,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,促进其产业辐射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
(四)全力营造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。以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,把握机遇,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,聚焦重点领域,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联动机制,全力营造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。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宣传力度,引导全社会树立“人人都是营商环境”的理念,使招商引资能够“引得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好”,营造全社会“招商、亲商、稳商、富商”的良好环境。提升一键式网上审批时效性,加强监管问效。转变思想观念,增强服务意识,落实“放管服”责任制,打通营商环境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四是从政商两端发力,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,把2022年确定为“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”,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,为企业发展、项目建设提供发展方向,创业安心、生活舒心的良好发展环境,努力形成“开工项目铺天盖地,在建项目热火朝天,储备项目源源不断”的生动局面。